司馬遷的價格機制?

Byron Tsang
Nov 8, 2020

《貨殖列傳》入面有一句:「故物賤之徵貴,貴之徵賤」,後來有好多學者都將其解釋成價格機制,指司馬遷比亞當史密早成二千年已有此洞見云云。

「徵」一個字至少有兩個解釋。一個解釋是徵兆,指價格太低就代表著會上升,太高又意味著會下跌。根據《史記索隱》,另一意思是「求」,即是說這裡的東西便宜,於是走到較貴的地方去賣,又或這裡的東西太貴,於是去別處找便宜的。

文中這一句之前,說的是「人各任其能,竭其力,以得所欲」,為了得到自己的東西,所以人做買賣都會精明,這是第二個意思。當然,我們也可以解讀為人人都這樣做的話,供求調節之下,價格差距就會拉近,這是第一個意思,比較轉折,而且深刻得多,很經濟學。

至於Watson的英文翻譯,則為So cheap goods will go where they will fetch more, while expensive goods will make men search for cheap ones,取的是第二個意思。

我們要取那個解釋?從文理上看,純粹描述人類行為,我認為第二個意思比較合理,第一個意思有點過份解讀,跟上一句之間有太多推理在其中,對讀者要求未免太高了。

至於這跟亞當史密《國富論》第一卷所講的價格機制又有什麼分別呢?分別當然很大,至少是一個幾十頁的章節和十個中文字的分別。我實在很難得出「亞當史密的思想一早被司馬遷看透了」之類的結論。

--

--